包头市志——红十字会志
稿件无涉密内容
包头市志—红十字会志
包头市红十字会提供
目 录
第八章 红十字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3
第二节 组织建设···················7
第三节 主要活动···················17
第八章 红十字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一、包头市第六次全市会员代表大会
2020年12月31日,包头市红十字会召开第六次全市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包头市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1人,常务副会长1人,副会长6人,常务理事30人,提名产生秘书长1人。大会选举包头市政府副市长张斌为包头市红十字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选举杨建伟为常务副会长;选举包头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于河,包头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宏泽,包头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瑞怀,包头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璋,包头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副会长)陈佐,包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工会主席胡静为副会长;会长提名包头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建伟为市红十字会秘书长(兼)。大会决定聘请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江涛为包头市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聘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征宇,市政协副主席贺俊为包头市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
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由杨建伟代表包头市红十字会第五届理事会所作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开启包头市红十字事业创新发展新征程》的工作报告和《包头市红十字会2016—2019年度本级捐赠款物收支情况报告》。制定包头市2021—2025年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
通过《包头市红十字会监事会工作规则(试行)》决议并设立监事会秘书科,选举产生了包头市红十字会第一届监事会,共由7名监事组成。大会选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晓雯为市红十字会监事会监事长;选举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金峰为市红十字会监事会兼职副监事长;选举王云峰为市红十字会监事会专职副监事长;选举市纪委监委驻市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二级主任科员白春艳、市红十字会监事会秘书科负责人刘广革、市财政局副调研员张春江、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苗宇光为市红十字会监事会监事。
第二节 组织建设
2016年,市红十字会机构规格为正县级,参照公务员管理,内设办公室、业务科、宣传筹资科三个科室,核定人员编制10名。
2018年,增加人员编制数1名,用于新任命领导干部,核定人员编制11名。
2020年,制定出台了《包头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2020年9月28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监事会并增加内设机构秘书科,增加编制3人,核定人员编制14名。11月5日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包党干字〔2020〕216号),调整王云峰同志由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改任市红十字会监事会专职副监事长。到2022年机构无变化。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人道救助工作
2016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投入资金138.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770户;“红十字光明行”活动,累计筛查眼病患者2273人,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988例;争取“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14.27万元,救助白血病和先心病儿童17人;实施了“青少年儿童眼疾病防治眼健康保护公益项目”,在6个旗县区筛查17930人;深入帮扶点固阳县大圐圙村,为12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4000元。
2017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投入资金144.3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980户;开展“红十字光明行”活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716例;开展大病及助学救助,投入资金15.5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95人;争取“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18万元,救助白血病和先心病儿童6人;积极参与土右旗“3.25”爆炸事故救援工作,第一时间调拨救援物资,并拨付救助金10万元。
2018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投入资金154.4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390户;开展大病救助工作,投入资金23.75万元,救助贫困群众56人;开展学生救助工作,投入资金8.2万元,救助贫困学生66名;开展“红十字光明行”公益活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809例;争取“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42万元,救助我市贫困白血病、先心病患儿15人;投入资金16.25万元,对帮扶村“人畜饮水井”及2眼损毁的大口井进行维修加固,确保开春不误春灌;启动实施标准化种兔养殖基地项目,围绕“一村一品”,引入第三方“公司+基地+农户”进行养殖。
2019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投入资金159.9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690户;开展大病救助,投入资金100.2万元,救助困难群众501人,救助材料精简、时限压缩、程序简化、效能提升;开展“红十字光明行”公益活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569例;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33万元,救助贫困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人。
2020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投入资金199.7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976户;开展“红十字光明行”公益活动,活动自2015年6月实施以来,累计实施复明手术4694例,占全区手术例数的15.5%;争取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32.5万元,救助贫困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人;救助特困大病患者家庭83人,投入资金68.55万元;实施了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12个。
2021年,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投入资金20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8000余户。办好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全市60周岁(含)以上包头户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筛查48839人,完成复明手术830例。积极争取红基会“小天使”“天使阳光”基金21万元,救助我市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人。借助各类节假日时间节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救助活动,全市投入资金167.0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30人。
2022年,组织实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红十字光明行”“小天使”“天使阳光”等人道救助活动。启动助力乡村振兴、五社联动、大病救助、支持困难对象参加“鹿城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红十字公益项目。聚焦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等时间节点,集中推出暖心措施,实施帮扶救助。截至2022年底,投入资金433.391万元,救助各类困难家庭10488户,受益人达4万余人。
二、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2016年,举办社区知识讲座、实施“老牛生命学堂”、推广“掌上学堂”等,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集中宣传了自救互救知识。对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高危行业重点人群集中开展培训。培训救护员2530人,普及性培训12713人(次),累计培训和复训急护员10725余人,普及宣传覆盖136422人。
2017年,指导并辅助旗县区开展培训工作。截至年底,累计培训救护员2784人,普及性培训12843 人(次)。
2018年,以生命健康安全教育、老牛生命学堂、红十字应急救护点和救护角等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严格落实“四统一”要求,年度培训救护员2471人,普及性培训13684人(次)。
2019年,大力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通过老牛生命学堂、“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等形式,拓展救护保障范围。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两所高校开设了应急救护培训、人道主义救援、社区应急响应三门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参与2019年包头市首届国际马拉松赛事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全年培训红十字救护员5484人,普及性培训27800人次;在全市各大商场、车站、社区、学校等建立应急救护点(角)18个,实现了全市重点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全覆盖。
2020年,在自治区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争取到年度内国家红总会投入全区唯一的“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项目”,项目总投入135.35万元(总会84.35万元)。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动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积极推动监事会成立工作,促进完善红十字会内部治理机构。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对接换届前期准备工作,上报了《关于依法设立包头市红十字会监事会的请示》,了应急救护培训质量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四个第一”:即培训质量提升第一、受益群体参与第一、安全体验全市第一、旗县互动全国第一(安全体验延伸到偏远旗县区学生,实现资源共享)。
2021年,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通过“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等形式,拓展救护保障范围。在高校开设应急救护选修课程和创建救护员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在商场、车站、社区、学校等建立应急救护点(角)18个,在人员密集场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积极推动监事会成立工作,促进完善红十字会内部治理机构。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对接换届前期准备工作,上报了《关于依法设立包头市红十字会监事会的请示》,所安装AED机76台。在学校、社区、乡村等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采取“线上理论、线下实操”、公园“地摊式”等形式,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红十字救护员7016人,CPR+AED培训1079人,普及性培训35039人次。
2022年,推进应急救护培训“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工作,不断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小班制”教学,运用“精讲+实操”和“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截至2022年底,已培训红十字救护员4966人,普及性培训1.7万余人次。
三、备灾救援工作
2018年7月19日,我市固阳县、达茂旗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引发洪灾,造成人员伤亡,道路、农田、房屋受损严重。灾情发生后,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启动应急响应,向上级报告灾情争取支持,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查看灾情。通过多家媒体发出了紧急倡议。共接收捐款1764万元、物资310万元,市会第一时间拿出80万元支援灾区,争取到红总会、红基会价值30.53万元的救灾物资和区红会救灾款10万元。
2019年,按照中国红总会下发的《关于做好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化建设,组建赈济、搜救、医疗、心理等各类红十字救援队伍21支,全系统储备救灾资金、物资763.55万元;全面启用“灾害管理系统”,形成了规范的“自下而上报灾、自上而下指导、属地管理、分级救助”的应急响应工作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我市及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及恢复重建工作;与市应急管理局在信息共享、物资储备、救灾救援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建立了协作支持机制;指导旗县区在中小学校、社区开展了群众性逃生避险演练,普及应急避险知识。
2020年8月9日,达茂旗希拉穆仁镇呼和点素嘎查遭受龙卷风袭击。灾害发生后,包头市红十字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了解灾害情况,指导达茂旗红十字会开展救灾工作,向达茂旗红十字会调拨了帐篷、棉衣、棉被及消毒液、防护服、防蚤袜、口罩等紧急物资和防控用品,装运救灾棉被等物资,拉运到受灾地区,积极投入到救援救助工作中。
2021年,派员参加“应急使命2021——包头市抗震应急综合演练”,承办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六盟市水上安全救援演练。组建赈济救援队伍,派员参与河南洪灾救援工作,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协调市政府将红十字备灾纳入全市备灾系统,打造了“山南山北”区域性红十字备灾库,全系统储备救灾资金、物资763.55万元。
2022年,启用30万元备灾金用于石拐区灾后救援救助,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指导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鹿城奉献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31场次,开展疫情消杀1528场次,消杀面积498.26万平方米,安全教育活动140场次,救援活动20次,直接受益群众122.19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9万小时。
四、遗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及献血宣传工作
2016年,累计252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46位实现了捐献夙愿。其中2016年新增遗体(器官)捐献登记10人、新增捐献9例。清明节,市红会与相关部门和捐献者家属在“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举行了大型缅怀祭奠活动。不断规范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2016年全市采集造血干细胞258例,圆满完成自治区年度采集入库任务,累计入库血样4743人,累计实现捐献4例。
2017年,累计318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62位实现了捐献夙愿,其中2017年新增登记37人,实现捐献8例。不断规范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2017年全市采集造血干细胞267例、成功捐献2例。同时,积极配合市中心血站开展了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和表彰工作。
2018年,累计为414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72人实现了捐献夙愿,是自治区实现捐献案例最多的盟市。其中2018年新增登记84人、实现捐献10例,挽救了9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2位眼疾患者重见了光明。同时,不断规范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全年招募入库志愿者287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目前已累计入库5263例、实现捐献7例(涉外1例)。
2019年,建成了“包头市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园”,建立包头医学院、包钢医院、朝聚眼科医院三家遗体(器官)组织接收站,培养捐献协调员15人,550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96人实现了捐献夙愿,其中捐献遗体49例,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捐献器官35例,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生命92名,捐献眼角膜19例,使38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是自治区实现捐献案例最多的盟市。不断加大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宣传工作,2019年采集血样301例,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血样入库任务,2019年底,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达5741人,累计实现捐献7例,挽救了7人的宝贵生命。
2020年,累计有752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114人实现了捐献夙愿。2020年新增登记160人、实现捐献16例,其中捐献遗体4例,捐献器官11例(肾脏22枚、肝脏11枚),挽救了33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献眼角膜3例,使6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是自治区实现捐献案例最多的盟市。年内承办了自治区器官“捐献月”大型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招募志愿者120余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宣传工作不断加强,全年采集血样304例,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血样入库任务,2020年底,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已达6045人,年内实现捐献1例,累计实现捐献8例,挽救了8人的宝贵生命。
2021年。全市1052位市民办理了捐献登记手续,130人实现了捐献夙愿。新增登记241人、实现捐献8例,其中捐献遗体4例,捐献器官2例(肾脏4枚、肝脏2枚),挽救了6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献眼角膜3例,使6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是自治区实现捐献案例最多的盟市。7月底前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349人份,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并对2004—2007年、2020年的入库志愿者全部进行了回访。2021年底,全市入库志愿者已达6045人,累计实现捐献10例。
2022年,策划实施“生命的意义”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人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实现遗体(器官)捐献11例,挽救了24位(肝脏8枚、肾脏16枚)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4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截至2022年底,1万余位市民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手续,141人实现了捐献夙愿。采集造血干细胞382例,是全区第一个完成造干采集且超额完成任务的盟市。受疫情影响,在自治区范围内实现首例跨省(湖南省)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并建立友好合作模式。
五、募捐筹资活动
2016年,策划实施了公益、应急救护、人道文化传播三大类共计12个筹资项目。1—11月,市、旗县区两级红会共募集款物685万元。
2017年,在市、县两级红十字会的共同努力下,募集“博爱一日捐”518万元,积极扩大筹资渠道,倾力谋划筹资项目,项目筹资达71万元,募集物资22万元,市、旗县区两级红会已募集款物611万元。
2018年,“博爱一日捐”募捐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建立,成为红十字公益事业的一项品牌。策划实施了“帮扶贫困大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等筹资项目。探索实施“99公益日—爱让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用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等创新手段,用轻松互动的形式,发动网民通过小额现金捐赠参与公益。市、旗县区两级红会通过多种形式共募集款物2692.6万元,为人道救助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2019年,巩固“博爱一日捐”长效机制,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2019年度“博爱一日捐”募捐工作的通知》。按照“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方位解决困难群众所需”的工作思路,着力转变筹资理念,策划实施了“光明行——远离黑暗”、“‘救’在身边 ——‘救’要行动”、“希望——生命不能等待”等筹资项目。市、旗县区两级红会共募集款物726万元,其中市本级较去年同期上升48%,为人道救助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2020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2020年度“博爱一日捐”募捐工作的通知》。市、旗县区两级红会共募集款物1048万元,其中市本级募集资金398万元,在疫情捐赠后的情况下,仍超额完成自治区红十字会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全市人道救助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2021年,募集“博爱一日捐”捐款859万元,市本级完成324万元,项目筹资2304万元,募捐物资1090万元。支援河南郑州水灾善款98.4万元,山西水灾募集善款4.3万元,以上捐款已全部通过自治区红十字会汇缴至河南山西灾区,助力了灾区重建工作。
2022年,持续开展“博爱一日捐”募捐活动,同步将“博爱一日捐”收支情况及感谢信以二维码链接的形式予以公示。利用腾讯公益平台开展“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等众筹活动,同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通过包头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接收和使用情况,实现捐赠工作高效规范、数据及时准确、信息公开透明。截至2022年,全市募捐款物952.76万元,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
六、人道文化传播活动
2016年,按照自治区红十字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个500”项目建设要求,在8个旗县区开展了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人道传播、生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在机场候机楼、火车站和汽车客运站候车室设置了6处应急救护点,在学校医务室、社区便民大厅、村委设立了8个红十字应急救护角,在公共场所等建立了8处人道文化传播点,在8所学校开展了红十字示范校创建活动。
2017年,组织举办了迎庆自治区红十字会复会30周年、纪念“5·8”红十字日、中国器官捐献日健步走、健康进万家、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不断完善官方微信平台,实现微信和网站全面链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现代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红十字会工作。在中国红十字报,内蒙古、包头市等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发稿404篇。 启动实施8个博爱家园项目,设立9个应急救护点,9个红十字应急救护角,8个人道文化传播点,10所红十字示范校,2个人道文化传播基地,2处志愿服务示范基地。
2018年,围绕全市扶贫攻坚等民生工作,积极发挥桥梁和载体作用,在旗县区开展了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人道传播、生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博爱家园”项目。全年建成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9个、应急救护点9处、应急救护角9个、人道文化传播点9处,创建红十字示范校9所。项目模式与精准扶贫、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等有机结合,提升了综合发展能力。组织举办了“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爱心送考、遗体器官捐献者日等有较大影响力的主题宣传活动,设计制作了指甲刀、宣传折页、手机扣、马扎、文化衫等宣传品,联合东河区红十字会制作了沙画视频《红十字诞生记》。
2019年,借势互联网+,实现微信服务号“包头红十字会”与微信订阅号“博爱鹿城”双号并行,实现在线直捐、大病救助申请等具体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搭建了“互联网+红十字会”的网上宣传平台。对官网进行全面改版升级,宣传红十字战线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形成了官网+微信的全方位宣传平台,构建了同步链接、同步推广的宣传阵地。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合作,编发新闻稿件329篇,其中在《中国红十字报》、《北方新报》、内蒙古电视台等自治区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18篇,《包头日报》、《包头晚报》、直播包头等市级媒体刊发60余篇,构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宣传格局。
2020年,宣传报道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70余篇,推出【“我”亦为干城 红十字战“疫”风采】事迹展播8期,主题征文20余篇,上线“行风热线”“聚焦执行力”“吴军谈健康”等电视栏目,包头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参加了自治区红十字会联合雷蒙公益举办的“我的记‘疫’——红十字志愿者开讲”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世界献血者日、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世界急救日等有较大影响力的主题宣传活动。指导旗县区红十字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十字人道文化传播为主线的“五个500”项目和“两个100”基地建设工作,巩固和扩大基层宣传阵地。全年新建红十字人道文化传播点10处,红十字示范校10所。修订了《包头市红十字系统互联网群组管理规定》《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再次对全市红十字会系统政务互联网群组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全面清理报备。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合作,编发新闻稿件200篇,其中在《中国红十字报》、《北方新报》、内蒙古电视台等自治区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16篇,《包头日报》、《包头晚报》、直播包头等市级媒体刊发63余篇。
2021年,举办荣获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事迹表彰会,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事业。组织开展了“5·8”世界红十字日、“5·12”防灾减灾日、世界急救日、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等有较大影响力的主题宣传活动。指导旗县区红十字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十字人道文化传播为主线的“五个500”项目和“两个100”基地建设工作,承接了自治区城市博爱家园项目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层宣传阵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排查意识形态风险隐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推动“网上红十字会”建设,提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2年,市县两级红十字将媒体记者纳入红十字新闻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宣传主要力量,全年上报信息326篇,市委督查室、宣传部、市网信办采用16篇。联合市教育局持续推进二0二中学、北重五中等学校开展探索人道法项目,将人道法项目纳入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选修课程。超额完成“一报一刊”征订任务,荣获中国红十字报刊社颁发的地市级先进集体三等奖。在学校、街道、社区等地建成人道文化传播点9个,人道文化传播基地2处。结合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在街镇党群服务中心等地设置摆放人道文化宣传展板和红十字文化宣传栏14处,在新实施的项目点组建志愿服务队9支,招募志愿者300余人。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和应急演练活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关注生命安全。
七、志愿服务活动
2016年,我市已形成心理救援、蓝天救援、爱心车队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骨干服务队。心理救援队开展的“金色阳光工程”,被纳入红总会志愿服务项目;以“霞光行动”为主体,实施了承接中央财政预防老化项目,直接受益对象3000人。蓝天救援队与中国青少年儿童基金会就长期开展灾后儿童救助救援和儿童安全教育项目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爱心车队连续十四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已成为文明包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7年,我市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0216人。心理救援队以“霞光行动”为主体,实施了预防老化项目,直接受益对象500人;实施了“金色阳光工程”,全年开展心理辅导课30多场,受益人群达到1500人左右。蓝天救援队积极参与菲律宾、缅甸等国际救援交流培训。爱心车队连续十五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已成为文明包头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开展了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项目、家庭急救知识大赛、捐献者纪念日、重阳敬老等一系列活动。
2018年,全市累计注册志愿者12135人。心理救援队实施红总会志愿服务项目“金色阳光工程”,以“霞光行动”为主体,实施中央财政预防老化项目。蓝天救援队多次参与国内外人道救援任务,7月参与泰国沉船受难中国公民心理救援和7·19固阳县、达茂旗的救灾抢险救援工作。爱心车队连续十六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设计实施“你的奉献等于撬动生命的支点”关爱生命项目荣获包头文明办授予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成功承办了2018年全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暨现场观摩会。
2019年,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按照树典型、做项目、出精品的工作模式,在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社区应急服务提升项目,入选中国红总会志愿服务项目发展计划一类项目,持续开展海域救援、山野搜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举办了全国蓝天救援常态化安全预防项目交流研讨会。红十字爱心车队连续十七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设计实施的“‘救’在身边 ‘救’要行动”项目入选中国红总会红十字青少年社会实践项目,荣获包头市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
2020年,全市已形成心理救援、蓝天救援、爱心车队、“舞次方”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队。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疫情期间主动作为,在包头地区组织703人次志愿者协助社区防控,为55个街道(社区)1701栋居民楼以及504.32万平米的办公场所、学校开展消杀防疫;按照树典型、做项目、出精品的工作模式,在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社区应急服务提升项目,入选中国红总会志愿服务项目发展计划一类项目。持续开展山野救援4次、水域救援7次、失踪人员搜寻1次,开展社会群众活动安全保障11次,持续深入推广社区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开展线下授课与线上视频授课方式推动应急救护、安全自救互救知识“五进”127次。红十字心理救援队疫情期间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心理辅导服务6次,缓解一线工作人员压力。红十字爱心车队连续十八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
2021年,蓝天救援队开展水域救援4次,开展社会群众活动安全保障、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应急救护、安全自救互救知识培训200余次。爱心车队连续十九年开展了“爱心送考”活动。
2022年,新建志愿服务基地2处。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等5部门实施了以社区需求为导向的“五社联动”志愿服务项目34个,申报的3个“志愿服务和青少年社会实践项目大赛”项目获得大赛启航奖、市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完成9所“红十字示范校”创建任务,在松石国际实践基地开展了青少年拓展实践项目。
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头市红十字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助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启用备灾储备金、发布接收捐赠倡议书和公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并制定下发《包头市红十字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关于进一步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压紧压实责任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具体措施,细分综合协调组、物资接收组、统计上报组及信息宣传组,责任到岗到人,层层落实、层层把关、环环相扣。接收的捐赠款物严格按照红十字会统一接收、防控指挥部统一管理、依照捐赠意向统一调拨的原则,第一时间用于防控工作急需。截至2022年全市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收疫情防控捐赠款物1.396亿元,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线。同时,组织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深入抗疫一线,积极参与环境消杀、秩序维护等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包头战“疫”贡献了人道力量。2023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进入到常态化防控。